推薦簡章
更多>
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北京新聞資訊欄目為您分享:近日,北京多家單位遷入通州辦公,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北京市水務局、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體育總會、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北京市中醫藥對外交流與技術合作中心、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民政局等6家單位也已遷入通州辦公,詳細內容來看下文!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于2024年1月29日正式遷入北京市通州區留莊路1號院1號樓辦公區辦公,現將遷址后聯系方式公告如下: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留莊路1號院1號樓
郵政編碼:101117
聯系電話:010-55525678
傳真:010-55525677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
自2024年1月29日起,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搬遷至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辦公,啟用新的辦公地址。現將新辦公地址等信息公告如下: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達濟街6號院3號樓
郵政編碼:101160
綜合聯系電話(咨詢、舉報、投訴、監督、信訪、政府信息公開):010-12328 (7 24小時)
傳真電話:010-55530733
北京市統計局
自2024年1月29日(星期一)起,北京市統計局啟用新的辦公地址和電話。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南三街209號院
郵政編碼:101118
辦公電話: 010-55535000
傳真電話:010-55535041
北京市審計局
自2024年1月29日起,北京市審計局搬遷至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啟用新辦公地址和電話等。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留莊路2號院2號樓及1號樓東側
郵政編碼:101117
值班電話:010-55528000
值班傳真:010-55528001
北京市民政局
自2024年1月29日起,北京市民政局啟用新的辦公地址。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留莊路4號院2號樓
郵政編碼:101117
聯系電話:010-65868811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部署,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搬遷至城市副中心宋莊辦公區辦公,自2024年1月15日9時起,該單位啟用新的辦公地址和電話。現將有關事項告知如下: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南三街211號院2號樓
郵政編碼:101118
值班室電話(24小時):55535553
值班室傳真(夜間):55535975
行政辦公電話(白天):55535999
行政辦公傳真(白天):55536000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因辦公地址搬遷,自2024年1月22日(星期一)開始,啟用新的辦公地址和電話。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郵寄地址和當面申請接待地址變更為:北京市通州區達濟街6號院
郵政編碼變更為:101160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政府信息公開咨詢電話變更為:010-55532155
傳真變更為:010-55532700
北京市體育局
北京市體育局搬遷至城市副中心六合村辦公區,自2024年1月21日開始,啟用新的辦公地址和電話。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南三街209號院1號樓
郵政編碼:101118
值班電話:55533301
傳真電話:55533300(白天)、55533302(夜間)
北京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
2024年1月22日起,北京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搬遷至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現將辦公地址、電話通告如下: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留莊路5號院1號樓
郵政編碼:101169
聯系電話:010-55529233(工作日:9:00-17:30)
傳真電話:010-55529114
業務咨詢電話:010-12333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近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辦公地址遷移公告:
自2024年1月18日起,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啟用新的辦公地址和電話。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留莊路3號院1號樓
郵政編碼:101117
聯系電話:010-55521000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23年12月25日正式遷入北京市通州區留莊路6號院辦公區辦公,現將遷址后聯系方式公告如下: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留莊路6號院2號樓
郵政編碼:101117
聯系電話:(010)55527322
值班電話:(010)55527001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
自2024年1月8日(周一)起,北京市知識產權局搬遷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宋莊辦公區辦公,啟用新的辦公地址和電話。現將新辦公地址等信息公告如下: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南三街209號院1號樓
郵政編碼:101118
辦公電話:(010)55536378
傳真電話:(010)55536377
郵箱及銀行賬戶信息不變。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自2024年1月22日起,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搬遷至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現將辦公地址、電話通告如下:
辦公地址:
北京市通州區留莊路5號院1號樓
郵政編碼:101117
聯系電話:010-55525459
傳真電話:010-55525033
北京市體育總會
北京市體育總會搬遷至城市副中心六合村辦公區,自2024年1月21日開始,啟用新的辦公地址和電話。
辦公地址:
北京市通州區宋莊南三街209號院1號樓
郵政編碼:101118
聯系電話:010-55533359
傳真電話:010-55533360
辦公時間:9:00-12:00、14:00-17:30(工作日)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自2024年1月22日起,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搬遷至北京市通州區宋莊辦公區辦公,啟用新的辦公地址和電話。現將新辦公地址等信息公告如下: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南三街209號院
郵政編碼:101118
辦公電話:010-55533518
北京市中醫藥對外交流與技術合作中心
北京市中醫藥對外交流與技術合作中心于2024年1月17日正式遷入通州達濟街6號院1號樓,現將聯系方式公告如下:
郵編:101160
對外交流部
電話:86-10-55532889
傳真:86-10-55532890
技術合作部
電話:86-10-55532903
傳真:86-10-55532902
北京水務局
自2024年1月8日(周一)起,北京市水務局搬遷至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辦公。現將新辦公地址和電話公告如下: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留莊路1號院2號樓
郵政編碼:101117
辦公電話:010-86627224
傳真電話:010-55522848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自2024年1月15日(周一)起,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遷至新址辦公,現將新址及有關聯系方式公告如下:
辦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留莊路6號院1號樓
郵政編碼:101117
聯系電話:(010)82690900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1
21
同等學力申碩單位推薦書模板填寫需嚴格遵循規范,核心在于專家資質、內容撰寫及簽名蓋章三大環節。推薦人必須為申請學科相關的副教授及以上職稱專家,評價內容需具體詳實,涵蓋學術能力與研究潛力,切忌空洞表述。打印時務必使用標準A4紙張,確保文字清晰、排版簡潔,避免格式錯誤影響審核。親筆簽名必須由推薦人本人使用藍黑墨水完成,電子簽名及代簽均無效,簽名后需加蓋單位人事部門紅章,且章印需完整覆蓋簽名區域。遵循同等學力申碩單位推薦書模板填寫指南,可顯著提升材料合規性;同時注意同等學力申碩單位推薦書模板打印要求,保障文件專業
11
20
河北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條件包含基礎資格與學歷門檻雙重維度。報考者需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份,擁護黨的領導且身體健康。學業要求覆蓋應屆本科畢業生、已獲本科學歷者、畢業滿兩年的高職專科或本科結業生,以及碩博學位持有者。法律專業分設法學與非法學背景限制,管理類聯考專業則要求本科3年、專科5年或碩博2年工作經驗。值得注意的是,河北北方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及河北師范大學明確要求考生提供定向單位同意證明,報名時需選擇定向就業類別,擬錄取階段須提交蓋章的定向就業協議書。新招生季報考需密切關注院校章程,提前規劃職業發展與
11
19
報考黨校在職研究生需滿足單位推薦要求,其中黨員身份雖非硬性條件但具顯著優勢。單位推薦要求涵蓋政治素養、工作經驗及學歷資質等核心要素,黨員考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等專業錄取中通常優先考慮。報考者需提前準備學歷證明、工作經歷材料及單位推薦函,并關注政治理論素養提升。非黨員考生可通過突出工作業績彌補身份差異,但需注意部分黨校在復試環節對黨員背景的隱性傾斜。當前應重點核查目標院校招生簡章中關于身體條件、年齡限制等附加條款,確保推薦材料完整合規以順利通過資格審核。
11
18
雙證在職研究生跨專業報考限制引發廣泛關注,招生單位如何基于專業需求制定政策成為焦點。報考者需滿足本科學歷與學士學位要求,并具備三年以上工作經驗。醫學類專業通常僅限同類背景考生,法律碩士則區分法學與非法學背景,管理類雖不設專業限制但強調工作經驗。招生單位跨專業政策制定時,綜合考慮培養目標、考試科目設置及錄取平衡性,確保公平與專業適配。雙證在職報考限制規定因學科特性而異,考生應提前研讀目標院校招生簡章,結合自身學術背景與職業規劃選擇專業,并關注復試可能加試的科目要求。錯過關鍵信息可能影響報考計劃,建議及時獲取
11
17
無工作單位也能報考在職研究生,核心門檻是學歷與對應工作經驗,與當前是否在職無硬性關聯,要求因報考方式而異。同等學力申碩無工作限制,專科及以上可免試入學,申碩需滿足本科加學士學位年限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需達標學歷與累計工作年限,復試需提供原單位、實習單位等相關證明,部分院校可靈活替代。報考前需核對自身條件,提前準備材料并咨詢院校要求。
11
10
事業單位員工高度關注非全日制研究生職稱評定政策,該政策獲得國家明確支持,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職稱晉升中提供平等機會,消除學歷歧視,創造公平環境。政策核心包括考試招生標準一致、評審流程規范,員工需滿足學歷資歷、考試成績、業績成果和學術能力等要求,通過材料準備、申報審核和答辯階段。這一調整幫助員工在職學習提升專業能力,應對職場競爭,促進職業發展。員工應提前了解細節,強化考試復習,整理業績證明和學術材料,把握晉升紅利。如有疑問,可咨詢專業老師獲取定制建議。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