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推薦
更多>
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辦學歷史】西北師范大學為甘肅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設的重點大學、國家重點支持的西部地區十四所大學之一。其前身為國立北平師范大學,發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改為“國立北平師范大學”。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立北平師范大學與同時西遷的國立北平大學、北洋工學院共同組成西北聯合大學,國立北平師范大學整體改組為西北聯合大學下設的教育學院,后改為師范學院。1939年西北聯合大學師范學院獨立設置,改稱國立西北師范學院,1941年遷往蘭州。抗日戰爭勝利后,國立西北師范學院繼續在蘭州辦學。同時,恢復北平師范大學(現北京師范大學)。1958年前學校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6所重點高師院校之一,1958年劃歸甘肅省領導,改稱甘肅師范大學。1981年復名為西北師范學院。1988年更名為西北師范大學。
【機構設置】 1985年教育部依托學校設立了教育部直屬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數民族師資培訓中心”,與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兩位一體的管理體制。1987年,國務院在學校建立了“藏族師資培訓中心”。2012年,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依托學校設立“西北師范大學華文教育基地”。學校現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研究院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研究中心2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研究中心17個,省創新群體4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8個。學校現設27個二級學院(65個系、3個教學部),1個獨立學院,3個孔子學院。
【辦學條件】學校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校本部占地面積960畝,新校區占地面積729畝、定點綠化用地約1300畝。校舍總規劃建筑面積83.3萬平方米,其中各類教學及輔助用房27.2萬平方米。各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8869.63萬元,各類文獻資源384.4萬余冊。學校建成了以遠程教育、綜合教務管理及校園計算機網、通訊網和有線電視網為主體的現代公共教育服務網絡系統。
【人才培養】學校自獨立設置以來,已培養各類學生23萬余人。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各類學生36393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8797人,博士研究生367人,碩士研究生7434人,留學生386人,繼續教育本、專科生9409人。連續五期實施本科教學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2008年教育部英語本科專業評估獲得優秀。2010年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師資隊伍】學校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192人,正高級職稱人員319人,副高級職稱人員697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560人,具有碩士學位人員897人。其中專任教師1226人,教授296人,副教授518人。博士生導師149人,碩士生導師978人。現有雙聘院士4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先進工作者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49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3人,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54人,甘肅省高校“飛天學者”特聘、講座教授10人。學校聘請了100余位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為特聘或兼職教授,其中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2人。李蒸、黎錦熙、袁敦禮、董守義、李建勛、胡國鈺、呂斯百、孔憲武、常書鴻、陳涌、黃胄、彭鐸、郭晉稀、李秉德、金寶祥、金少英、南國農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學校任教。
【學科專業】學校是國務院首批確定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單位。現有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化學、物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地理學、心理學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教育學、化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地理學等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7個博士二級授權專業,3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4個碩士二級授權專業,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2個省級重點學科。現有77個普通本科專業(其中,英語、數學與應用數學、美術學、漢語言文學、地理科學、物理學、歷史學、化學、生物科學等9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已形成較為合理的學位授權體系,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
【科學研究】學校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歷來重視產學研結合。近年來,社會科學在中國古代文學、西北歷史與地理、課程與教學論、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學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優勢突出、特色鮮明。自然科學在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基礎數學、原子與分子物理、教育技術等領域研究深入,基礎理論研究成果被SCIE收錄論文數量和質量穩步提高,收錄論文數居全國師范大學10位左右,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獲得了一批高級別的科研獎勵,共獲省部級以上獎勵560余項,其中全國“五個一工程”獎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0項(其中一等獎1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5項(其中二等獎3項,終身成就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獎88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495項,省敦煌文藝獎35項。
【國際合作】學校注重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與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美國南伊利諾伊州立大學、蘇丹喀土穆大學、英國胡弗漢頓大學、白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香港大學、臺灣新竹教育大學等國外及港澳臺地區高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與海外70多所科研機構簽訂了學術合作與交流協議,在學生聯合培養、教師互訪、科學研究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目前,學校已與蘇丹喀土穆大學、摩爾多瓦自由國際大學、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薩拉熱窩大學分別合作建立孔子學院。
【附屬辦學】西北師范大學現設有附屬教育集團,建有附中、二附中、附小和幼兒園,均為甘肅省和蘭州市示范性學校,具有良好的社會聲譽,是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窗口學校和教育實習基地。
【社會服務】學校主動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彰顯特色優勢,著力提升質量,為服務地方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一是教師教育、教育學科實力雄厚,著力推動我省及西北地區基礎教育和民族教育發展。二是人文社科優勢突出,著力服務政府規劃決策和示范區建設。三是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水平較高,著力夯實我省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的知識源頭。四是藝術體育區域知名,著力提升我省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五是產學研用緊密關聯,著力支撐我省創新驅動和轉型跨越發展戰略。
【辦學定位】學校高舉師范教育大旗,堅持立德樹人,圍繞學生成長這個中心,依靠教師發展這個根本,突出教學重心,把科研與教學有機融合,把傳承特色與創新改革有機結合,把自身發展與服務社會有機結合,夯實德智體美基礎學科的根基,強化應用學科的社會需求導向和實踐性,美化育人環境,筑就一條著力培養學生“人文情懷、國際視野、系統思維、批判性創新思維和信息化應用能力”的特色之路,建設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努力為民族復興培養更多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和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相關文章推薦
更多>11
20
在職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西北師范大學同等學力申碩對職業晉升的幫助成為在職人員突破瓶頸的關鍵途徑。該項目通過系統化學習路徑,提升學歷背景和專業能力,獲得國家認可的碩士學位證書,學信網可查,助力學員在晉升評審中脫穎而出。西北師范大學同等學力申碩職業晉升優勢包括深化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等熱門領域知識,增強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拓寬職業發展路徑,支持管理崗位晉升或跨領域轉型,并可能帶來薪資待遇提升。
11
20
西北師范大學雙證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及學費信息正式發布,面向在職定向就業人員開放非全日制教育項目。招生涵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管理、法律、應用心理、社會工作及旅游管理七類專業學位,均為應用型強、就業面廣的領域。學費標準因專業差異而不同,其中工商管理方向每年3.2萬元,公共管理與教育管理方向每年2萬元,法律及社會工作專業每年1.5萬元,旅游管理方向每年1.8萬元。報考流程包含全國統考、專業復試等環節,考生需通過研究生院官網獲取權威招生簡章,注意學費不包含教材及實踐教學附加費用,實際收費以當年批復為準。
11
17
西北師范大學同等學力碩士學位證書經教育部電子注冊后,可在學信網官方平臺查詢驗證。畢業生通過注冊學信檔案、登錄高等教育學位查詢入口并完成身份核驗,即可獲取學位授予單位、專業名稱及授予日期等完整信息。用人單位可通過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實時核驗證書真偽。學歷認證需在線提交證書編號、身份證信息及院校全稱,審核通過后生成帶防偽二維碼的認證報告。若遇信息不符或證書遺失,需聯系校方學位辦處理或補辦證明文件。
11
14
西北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提供網絡班、周末班、集中班三種靈活上課方式。網絡班支持隨時隨地線上學習,適配異地或時間不固定者;周末班每月1-2次面授,適合就近學員;集中班利用假期授課,適配工作繁忙者。不同職業人群可結合地域、學習習慣及工作特點選擇,以平衡工作與學習。
11
12
西北師范大學同等學力申碩教育學學費預估在2.58萬至3.78萬元之間,不含論文指導費約8000元。學費詳情顯示,費用分課程學習費和論文指導費兩階段繳納,入學時繳主體學費,論文階段前補繳指導費。備考指南強調考試科目為外國語水平測試和教育學學科綜合,建議采用三階段復習法,包括基礎鞏固、專題強化和沖刺模考,精做近五年真題,高頻考點如課程設計理論需重點突破。建立錯題檔案,參與學術講座和模擬考試,提升應試效率。
11
10
西北師范大學同等學力申碩線上線下靈活學習模式為在職人員提供高效深造途徑,通過混合教學實現工作學業平衡。該模式核心優勢在于突破時空限制,學員可自主安排學習進度,同時利用線下互動深化知識理解。線上資源包含全學科課程錄像與電子教材,建議每周固定碎片化學習時間,重點參與直播答疑;線下課堂采用問題導向學習法,結合實踐案例提升應用能力。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