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簡章
更多>
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2012、2017、2022……年份本身沒有特殊意義,但在特定時空內,一連串的數字卻展現出時間的無窮魅力。
十年磨一劍、十年奮進路,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國教育面貌發生格局性變化,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一組組數據無言地記錄著這一切,所有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年的教育變革,共享著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中國這艘“復興號”巨輪,在教育的戰略支撐下,走得更遠、行得更穩。
回首過去的成績,我們有理由自信和驕傲;而展望新征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所肩負的使命更為艱巨、責任更為重大。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開辟一個獨立章節論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首次提出教育是“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既是對強國崛起規律、對當今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特征、對未來世界發展大勢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也深刻反映了對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強調與期待。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更好發揮教育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支撐作用,以教育支撐強國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賦予教育新的戰略地位和歷史使命,更為教育發展錨定了清晰而堅定的戰略方位,為教育系統指明了接續拼搏奮斗的方向。
教育何為、教育往何處去?具體而言,就是要堅持促進公平、提升質量這兩條主線。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好、更公平、更優質教育的期盼,以教育公平夯實社會公平的基石,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打牢基礎;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源源不斷培養和輸送各類高素質人才,源源不斷產出更多原創性科技成果,努力成為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力量。
我們看到,教育系統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新的姿態,因應著這種變局。其中,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無疑是過去一年教育變革與發展中最亮眼的篇章。從年初把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列入教育部工作重點,上線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再到年底召開2022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等,形成了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2022年可謂教育數字化戰略轉型元年,教育領域進入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時代。
從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數字化,背后不僅僅是概念的變化,還是內涵的拓展和深化,是教育與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教育數字化,不僅僅是單純用技術和工具改進教學,更是將數字技術整合到教育領域各層面,推動學校管理、教學范式、教學過程、評價方式、學習文化等全方位的創新與變革,更好實現教育優質公平與支持終身學習。它不僅是順應數字化大勢的必然要求,更是賦能社會和教育改革創新,破解教育改革發展難題,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選擇。
教育數字化戰略意味著教育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從一種教育發展戰術,上升到重塑教育、提升綜合國力的重大戰略。這是一種方向和路徑的戰略轉型。戰略轉型,當然意味著機遇與挑戰并存。前路迢迢,任重而道遠,但既然已經啟動,就無懼山高路遠。
技術與人才,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兩翼。實現教育現代化,必須堅持雙輪驅動。如果說,教育數字化是依托技術的力量重塑中國教育的戰略轉型,那么打造大國強師隊伍,則是依靠人的力量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過去的這一年,“師范熱”“教資熱”引發全社會的關注,這背后有著復雜的多方面原因,既有經濟發展趨勢、就業形勢之變,也有學生就業心態之變。當然,近年來教師社會經濟地位的提高,教師職業吸引力增強有目共睹,也是催生優秀人才積極從教的重要因素。
教師隊伍是教育強國的第一資源,新的歷史方位下,教育面臨更為艱巨的任務,對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用更有力、有效的強師、優師、惠師舉措,才能更好回應時代的要求,滿足廣大青少年學生對教師職業的期待。
星空寥廓、征途漫漫!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要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推進教育改革發展,不斷強化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貢獻教育的澎湃力量。(執筆人:楊三喜)
推薦簡章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1
22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職研究生含金量持續成為職場人士關注焦點,其價值體現在專業知識系統提升、職業競爭力增強及實踐應用廣泛性上。本文基于權威數據,深入解析該專業含金量核心評估維度,包括學術資源、實踐結合度及畢業生反饋,并推薦含金量突出的頂尖院校。院校選擇需綜合考慮聲譽、課程設置、師資力量及就業前景,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院校在該領域表現卓越,課程涵蓋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核心領域,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助力學員在咨詢、教育管理等崗位建立優勢。
11
21
教育學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報考條件涵蓋學歷背景、工作經驗和語言能力三大核心要素,申請者需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證書,部分院校對教育類相關專業背景有特定要求。英語雅思成績需達到6.0分以上或托福80分以上,該語言門檻是適應全英文授課的關鍵指標,部分頂尖院校或特殊專業可能要求更高分數。院校招生政策體現自主靈活性,采用材料審核與面試結合的選拔機制,不同合作項目對跨文化能力或教育實踐經驗的側重存在差異。申請者應密切關注目標院校官網動態,及時獲取最新報考細則與時間節點,確保學歷證明、語言成績單等申請材料的完整性與時效性。
11
21
教育學在職研究生報考需考慮院校實力與在職支持服務,本文推薦五所頂尖院校助力職場人士提升。清華大學提供完善的非全日制項目與學術指導,北京大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浙江大學融合線上資源與前沿研究,中山大學以實踐導向強化工作能力,華東師范大學則提供多樣化課程選擇。報考流程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學力申碩兩種途徑,前者需參加全國統考,次年10月報名、12月初試;后者免試入學,3月報名、5月統考。選擇時需結合個人職業規劃,把握關鍵時間節點,通過系統學習可顯著提升教育領域職業競爭力,解決實際工作挑戰。
11
21
教師群體提升職業競爭力可選擇多類在職研究生專業,適合老師報考的在職研究生專業有哪些?熱門方向包括學科教學類(如語文、英語、歷史等具體學科深化)、教育技術類(數字化教學應用)及心理健康類(學生心理輔導技巧)。針對適合老師報考的在職研究生院校有哪些,推薦同濟大學(教育管理)、華東師范大學(學科教學創新)、深圳大學(實踐資源豐富)等高校,涵蓋地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學及教育管理方向。教育學專業備考周期需結合全國統考流程,建議提前數月系統準備初試科目(含教育綜合、外國語)及復試面試,在職教師可選擇周末班或晚間班靈
11
20
湖南大學雙證在職研究生教育學報考條件首先是基礎通用條件,需遵紀守法和符合體檢標準;其次是學歷與工作年限要求,根據不同的學歷背景,工作年限也要顯著差異;最后是針對國(境)外學歷獲得者和非全日制的附加關鍵條件。另外對于學費解析和招生簡章等內容,在職人員也要提前進行充分的了解。
11
18
教育學同等學力申碩中,師范類名校學費普遍3-5.8萬元,綜合類大學2.7-6萬元,整體差異不大。師范類名校學科資源集中,課程貼合教師職業晉升,綜合類大學側重跨學科融合,適配跨領域發展需求。學費受學科實力、地域成本和培養定位影響,部分院校分階段繳費。選擇需結合職業目標、地域適配性與預算,平衡資源與性價比。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免費咨詢
張老師
15901414201張老師
13810876422周老師
15811207920育小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